至于曹操明明有三十万的人青州军,最后怎么只有三万人上战场的原因,于氐根当然不可能知道。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与曹操和袁绍所选择的政治道路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曹操的政治路线是唯才是举和屯田,这就等于是动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而袁绍是完全拥护察举制和荫客制的,这就导致了天下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拥戴袁绍。曹操虽然有三十万大军,可是他统兵的将领又很多都是世家大族的人,这些世家大族的将领在这个时候按兵不动,都只等着看曹操的兵败如山倒的笑话。
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上,从本质上来说,是寒门子弟与世家大族的决战。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胜了,所以他也就只能落得白脸奸臣的形象,可是在这里世家大族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曹操则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悲剧人物。
曹操的兵败彻底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是赵弘很快从短暂的措手不及中恢复冷静,并且立刻派人前往彭城,将诸葛亮召来北海,商议大计,同时让廖化和周仓将黄巾军的人马全部集中起来,随时听候调遣;另外,命令他们组织百姓,愿意跟着黄巾军走的,编入黄巾军的序列,不愿意跟着黄巾军走的,绝不为难。
赵弘、贾诩、诸葛亮和吕蒙聚集在赵弘的书房之中,商议了已经两个多时辰了,最后的结论是,一刻都不能停留,必须马上渡过黄河,不然一旦许昌被袁绍攻克,他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青州、徐州,同时也一定会调重兵防守黄河北岸。到那时,黄巾军将再也无法渡过黄河去了,那西进凉州的计划将无法再实现了。
赵弘不再犹豫,不在拖延,当即下令:以甘宁、赵云率领黄巾死骑和徐晃、张辽率领虎豹营为先锋,由诸葛亮为统帅,先期强渡黄河,在黄河北岸随时准备迎接大军过河;
吕蒙为后军主将兼任北海太守,魏延、廖化为副将,杨铭为军师,率领一万步兵和两千骑兵,作为全军后卫,待全军渡过黄河之后方能放弃北海渡河;
此时廖化、周仓已然率领徐州的四十五万黄巾军北上,耗时半月抵达北海城外——这四十五万黄巾军,其中有三十万是原有的人马,还有十五万是愿意加入黄巾军的徐州百姓。
偌大个徐州,百姓少说也有七八十万,为什么只有十五万愿意加入黄巾军呢?
故土难离啊!
年纪越大的越是难以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就算黄巾军对他们说明白了,一旦官军杀来,不禁分到手的土地将会丢失,就是自家的性命,恐怕也是难以保守得住的。于是年青人都跟着黄巾军走了,有的年青人不愿意走,可是被家里人用棍棒赶着走。
儿子留着泪问父亲:“爹,您为啥不走啊?”
父亲微笑着抚摸着儿子的头回答:“爹老了,四五十岁了,死也闭得上眼睛了,你还年轻,不能留在这里等死,你得跟着渠帅走,日后打下了江山么也好光宗耀祖!”
“渠帅为什么要走,就是养条狗,来了强盗也要叫两声,俺们彭城的百姓也养了他们黄巾军这许多年,如今官军来了,不放一箭便要走,他对得住俺们吗?”在儿子看来,只要黄巾军的渠帅能够领着军马留在徐州,那他们父子之间就不用分离了。
父亲答道:“老书里说,高祖皇帝打江山的,和霸王放对,虽然百战百败,最后高祖的得了江山,所以渠帅走,自有他走的道理,你跟着黄巾军走了,一切都要听渠帅的号令,不要对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