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拱手道:“请主公再说一遍,如何处置法正的三族。”
赵弘道:“法正的家人,一个也不杀,一个也不流放,他们不能再住在中书令的府邸了,将他们分配到长安附近的屯田所去。哦,对了,他还有个老母亲,就让他的老母亲住在中书令的府邸中,再由他老母亲自己选一名喜爱的儿孙侍候起居吧。兴霸兄,你觉得如何啊?”
甘宁立刻道:“主公,这如何叫处罚?不处罚法正,如何震慑群小!”说这话的时候,甘宁的目光自然而然的转向了孟达。
孟达与甘宁的目光一相接,吓得浑身打了个摆子,忙跪在赵弘的面前道:“大王,微臣以为兴霸将军所言甚为有理。大王仁慈,不诛灭法正的九族,也当诛灭其三族,以儆效尤。”
赵弘端详孟达良久,道:“子度将军啊,法正叛逃归法正叛逃,我想他的家人是不知道的,如果他家人知道他会叛逃,不会全部被朝廷拿住,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啊?至于说震慑群小,我相信,我们黄巾军中像法正这样的小人还有没有?应当是还有的,但是决然不多,就那么几个,不能因为那么几个人,弄得尸横遍野,那就是亲痛而仇快了。好了,这个事就这么定了,咱们再议一议,尚书令这个位置,你们大伙说说,谁坐为好啊?”
孟达立刻道:“微臣以为由诸葛大人担任为好。”
赵弘看向诸葛亮,道:“孔明,你觉得呢?”
诸葛亮一直没有说话,知道赵弘这是在安抚益州人氏,既然赵弘问起了自己,那他就不能再三缄其口了,道:“微臣以为有黄公衡担任尚书令大人最为合适。”
赵弘的心中也是倾向于黄权的,道:“说说你的理由吧。”
诸葛亮道:“黄公衡久在中枢,对于朝廷上的事务最是清楚,微臣一直在外领兵,就算是为官,也只是清楚明了益州的政务,如果做了中书令,还得一点一点的摸索,既误时也误事,故而微臣以为,黄公衡最是适合中书令这个职务。”
赵弘道:“有道理。伯恭,你意下如何啊?”
张翼道:“大王,微臣只是一介武夫,朝中之事,微臣不敢妄言。”
赵弘道:“行,那就依孔明的意思,任命黄公衡做中书令吧。立刻传我令旨,任命黄权为黄巾军的中书令。”赵弘在任命了黄权做中书令以后,又任命诸葛亮为扬州牧、甘宁为荆州牧、李严为益州牧。命令诸葛亮和甘宁务必攻破庐江、江夏,最后覆灭孙权;然后他又亲率严颜、张翼二将与三千人马由瓜州渡渡过长江,去青州会合赵云、姜维所部黄巾军。
赵弘去会合赵云和姜维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如今吕蒙正率领黄巾军的主力和曹操所率领的大军正在中原决战,而决定这场大战胜负的关键,其实就在赵云、姜维。一开始的时候,赵弘是要赵云和姜维经略青州、徐州,但是随即他就觉得这个方略欠妥。
经略青州和徐州虽然可以牵制邓艾所部曹军,同时也能从侧后方对庐江形成威胁,但是,如果中原战败,青州、徐州也将不能保守。赵弘决定亲往徐州,和赵云、姜维会合以后,放弃青徐的所有城池,挥师西进,配合吕蒙一举击败曹操的主力,才是现在最为要紧的。
秋末冬初广袤的中原大地伤昼夜过兵了。轻骑兵,重骑兵,重装步兵,成方阵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上隆隆推进。满载辎重粮草的牛车则从所有的官修大道与田间小道吱吱呀呀地碾了过来,不计其数的斥候游骑流星般地穿梭在原野色块之间。
烟尘弥漫,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号角呼应,方圆四五百里的地面上日夜滚动着隆隆沉雷,日夜飘散着呛人的土腥烟尘。
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妇女、蒙童都知道,黄巾贼寇和官军的一场大战爆发就在眼前,只要能走的,无论是身怀六甲的孕妇,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要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只能坐在家里流泪等死。
曹军所有的大小将佐,包括世家大族的元老族长,都知道这一次的大战对于整个天下意味着什么。
一旦黄巾贼寇获胜,天下从此再无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