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病重最难受的当数赵弘了。
自从贾诩加入黄巾军以来,他便是赵弘身边的第一谋臣,赵弘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要向他问计,可以这么说,大渠的建立,贾诩是功不可没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贾诩身上有没有毛病?当然有毛病,他这个人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对外,他的谋略在当世几乎是没有对手的;可是对内,他是三缄其口,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想置身事外,图谋自保。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贾诩是一个好丞相。
如今贾诩病倒了,并且华佗已经明言相告,贾诩虽然渡过了这一回的危险,但明年是决然过不去的,贾诩不在之后,那谁能接替贾诩来做这个丞相呢?
丞相这个位置的人选不得不早做安排啊。
赵弘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诸葛亮。
历史上诸葛亮就是一代名相。
但是他犹豫了。
论能力,诸葛亮当然大渠国丞相之位的第一人选,如果再由吕蒙、张任和赵云来统帅全军的话,那将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可是诸葛亮是赵秀的舅舅,而且张任属于益州这一派系,他们也是向着赵秀的。吕蒙一个人,无论如何不是他们的对手啊?
不,诸葛亮不是那样的人品,就算赵秀是他的外甥,他应该知道立赵秀继位的后果是什么,他不会为了他们一家一姓的荣辱而致国家兴衰,天下兴亡于不顾。
当然,就算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人,他赵弘也不得不防。
人在利益之前,往往只有敌我,而没有是非。
如果任命诸葛亮为丞相,那就必须任命一个可以牵制他的人。
不仅要牵制诸葛亮,还要能压制那一帮子跃跃欲试图谋复辟汉朝旧制,推翻渠国科举制和屯田制的益州帮。
这个人非吕蒙不可。
这样的话,也等于是明升暗降,夺了他吕蒙的兵权。
想到这里,赵弘喃喃自语道:“天下基本上已经平定了,为了不让子明太过势孤力单,看来得收拾收拾益州这一帮子了。”
张任、徐晃领着邓艾、张郃、丁奉等一干人马返回邺京的时候已经是秋末时节,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收割完了。原本他们在击破了匈奴人的主力之后就可以返回京城,但是匈奴人(也包括鲜卑人)的散兵游勇实在是太多,大的千人一支,小的十余人一股,在凉州广袤的平原上往来纵横,抢掠过往的客商。
赵弘要发展商业,发展商业的首要就是要保证道路的畅通,道路不通,货不能畅其流,哪里还有什么商业?同时,赵弘还在从西域大量的购买战马——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为了保证货物能够顺畅的西出和战马能够顺利的东进,他一道圣旨,勒令张任和徐晃务必在完全剿灭了匈奴人的残兵游勇之后方能撤军。
这样以来,原本在夏天都结束的战争却硬是有打了小半年。
当西北的局势完全平定以后,大军班师,赵弘领着诸葛亮、黄权、杨铭等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
张任、徐晃等一干将领完全没有想到赵弘会亲自出城迎接,众将急忙下马。
张任、徐晃与赵弘相近,一把跪下行礼。赵弘一手牵着张任的手,一手拉着徐晃的手,将他们二位扶将起来道:“二位将军,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为了国事还征战沙场,这日后必然是史家的一段千古佳话啊。”
张任、徐晃道:“为国尽忠,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