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薛进能有今日!安阳城主功不可没!怎么一朝得势就要过河拆桥了!休想!
这并非安阳百姓心中的讨伐,而是白纸黑字写成了“传单”。
众所周知,楚熹一贯看重读书识字的书生,想出人头地,肚子里必定要装满墨水,正所谓人多力量大,那“传单”散播极快,一夜之间贴满了常德大街小巷。
薛进不慌不忙,给出了白纸黑字的回应,也跟狗皮膏药似的到处贴。
他说。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这辉瑜十二州,不是我薛进的,更不是他贺旻的,而属于天下万民,如若百姓不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皇位理应换人来坐,既如此,何须皇后,何须太后,又何须公主。
越简单易懂,越口口相传。
安阳百姓明白的道理,薛进自然也明白。
不过半月的功夫,这惊世骇俗的一番言论就人尽皆知了。
紧接着,薛进又下旨在宴国七州广纳贤良,凡是官员政绩斐然者,皆可自荐来都,选作明台谏令,就跟皇帝选妃似的,明台谏令也是三年一大选,纵使穷乡僻壤的地方官,只要有真才实学,能向朝廷提出实际问题,并设法解决,都可以入选明台,掌监管帝王之权。
而久居其位不谋其事者,贬官为民,发回原籍。
说白了,这差事风险极大,没把握你可千万别来。
安阳百姓本来还有一点小余火未消散,得知楚熹是明台首揆,薛进每道圣旨都得她点头了才能下发六部,当即欢天喜地的回了安阳。
至于李琼李善,除了报仇别无所求。朝廷里西北和安阳两大派系,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他们想要的都得到了。薛进不搞皇族那一套,对他们来说是好事,西北那边琢磨着,日后楚熹再生个男孩,最好姓薛,承袭皇位,理所应当,安阳那边惦记着,等薛进不行了,他们就推举楚清晏登基,反正谁有本事谁做皇帝,有那个小孩比楚清晏聪明?
就这样,大家都觉得满意了,只有前朝没有后宫的常德皇城里充满了蓬勃的新气象。
作者有话说:
你们看完,应该知道我为什么写得慢了吧,信息量有点大……
ps:薛进能做男主,必然有他能做男主的道理
第174章
宴国定都常德,主要还是因为常德地势平坦,街道宽敞,有能盖宫殿的余地。
从前的常德府如今彻底改成了妇女联合会,常德府后面依山傍水的慈穆庵被迁去了城郊,连同周遭几幢五进五出的大宅院一块被推到重建,以“品”字形立起三座大殿,前为百官朝会的济和殿,后为御阁明台,而左右两侧分别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说老实话,时间太过仓促,这所谓的皇城或多或少还是有些紧凑,薛进身为宴国的皇帝,硬是被挤到山脚下另起炉灶了。
四月初,立夏。
接连两日雨水不断,天儿总是阴沉沉的,早晚仍有些冷,最令人厌烦的是那雨季潮气,无孔不入的到处钻,浸得被褥都有些湿漉。
新落成不久的宫室,本就有股挥之不去的檀木味,如此一来愈发浓郁刺鼻了。
“哎呀,这能住人吗。”
“……”
一众杂务兵盯着面前几个掐着腰的小丫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阵子,薛进夜里就住在此处,怎就不能住人了?难道薛进不是人吗?
丫鬟们是从安阳府调来的,因楚熹这两日将要到常德,楚光显知晓常德这边一切尚未步入正轨,特派她们打前阵,料理楚熹的衣食住行。
在她们没来之前,这些琐事皆由杂务兵负责,吃喝拉撒,洗洗涮涮,仍如在军营那般得心应手,没人觉得哪不妥,偏她们一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挑三拣四的别提多矫情。
一众杂务兵面上不显,心里却很大怨言,以为安阳府的丫鬟们狗仗人势,在故意找茬。
楚熹他们又不是不认得,楚熹的为人他们又不是不晓得,那一贯是很随和的嘛。
“不行不行,得烧两盆炭,逼一逼屋里的潮气,对了,还要弄一座大点的熏炉来,你们几个把羊绒毯铺上,再把窗纱也装上,不然等天一晴蚊虫得满屋飞,夜里可怎么睡啊。”
杂务兵们被指使的团团转,虽然很想揭竿起义,但到底抹不开脸和这些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家计较,便咬咬牙都忍了。
幸好是忍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几个丫鬟竟然连薛进都不放在眼里!
如今新朝廷正值百废待兴,事多繁杂,薛进从早忙到晚,委实有些吃力,因此午时过后都会回住处小憩片刻。
今日一进门,便被满屋翻滚的热气给吓了出来,他不禁皱着眉问:“这是做什么呢?”
安阳府那几个丫鬟站在房檐底下,还笑嘻嘻的唤他“姑爷”,说:“屋里太潮了,被子褥子一摸都是湿的,天又不放晴,没法子晾晒,只得烧两盆炭熏一熏啦。”
杂务兵在旁听着,真希望薛进能教训教训这些胆大包天的丫鬟。
旁的且不提,今非昔比,又不是在安阳府,怎能仍叫姑爷呢。
薛进倒不在意这声姑爷,只困倦疲乏的厉害,很想躺下歇一歇,偏屋子里犹如大蒸笼,根本进不去人。
刚要开口吩咐杂务兵取出炭盆开窗透透气,便听为首的丫鬟说:“明日小姐就来常德了,车马劳顿的,本就辛苦,若再睡不踏实,那可怎么好啊。”
薛进抿唇,扭头问道:“她明日几时能到?”
“差不多,傍晚就到了。”
话音未落,几个丫鬟纷纷低下头,露出怪异的窃笑。
薛进二月中旬启程前往常德,时至今日已有一个半月没见过楚熹,朝廷一应事宜全靠书信通达,说不想念是假的,可……
他有表现的很明显吗?为什么这样嘲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