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求职(一)(2 / 2)

“我想应聘会计。”

小内回答道。

他的声音柔和而平淡,与面试官地谈吐有力形成鲜明落差。

一轮常规地询问后,面试官转而问道:“你觉得作为一名会计,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我看你的爱好,大多是文学和宇宙科学。这和会计有什么关系呢?”

“哦。我喜欢文学和太空科学,是因为觉得这些很有趣。会计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职业,很枯燥;我想用这些兴趣来平衡这种枯燥,这样会让工作更有效率。”

小内回答的口吻非常认真,甚至有如孩子般天真与认真。

但是,面试官却摇了摇头,面露隽永地笑意,与旁边地同事对视一下;然后把小内的简历随手一放,淡淡道:“好的,你回去等消息吧,下个星期三之前会与你联系。”

小内知道,这种回答方式,往往意味着面试失败。

这是他经历多次如斯情形所得来的经验。

但是,他仍然不明白自己到底说错了什么。

按照他自己的真实想法:要发挥最大效率做一件事,与之对应地,是要满足他内心的兴趣和喜好。

只有这样才能有最大地动力去完成一件事。

而这种喜好往往是童贞的、非职业的,而非功利和专业的。

但是,现代社会的职场,往往把人完全视为一种经济人、效益人。

在他们身上,只能看到工作、专业、制度的影子。

满口成本、利润、管理、市场份额……

而对那些非职业化的精力贯注,都视为不着边际。

即使有纯洁地爱好,也必须是依附于工作为目的的。

但是,他们似乎忘了,人的本质是心理的人,而非经济地、管理地、营销地……

后者只是一种暂时地社会特征。

心理的结构和动力决定:不管多么专业的职业技能与管理模式,都无法真正融入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也就无法作为一个人最强大地精神支柱。

与生俱来的童贞,才是最大的心理动力。(未完待续。)